如何進行督導

陳景婷
督導姓名 陳景婷
督導年資
目前服務單位

學習信任.放手陪伴 陳景婷

 

陳景婷

   當督導的第一天起還是懵懵懂懂,也甚少有機會與別人交流,感謝在這一路上給予我指點的老師、主管與同事,讓我在這條道路上還能與社工們一起為服務而打拼!也很希望能藉此分享給與新進督導微薄的協助與鼓勵!

   處在機構與同仁之間,需要經常面對問題、價值衝突過程,並且要試著將它轉化成一種好的能量與方法,過程中經常需要很清楚自身的角色,為了什麼而督導,因而就會有不同的方式與討論,也會因為社工員的狀態而需要有不同的回應,但是基本的態度是一致的,要能用接納信任與真誠的態度面對社工夥伴的聲音,也才能知道夥伴需要的協助是什麼,以下針對督導形式簡單分享自己的經驗:

   個別督導工作中可採開放性空間或封閉式空間,因此在開放性空間比較會進行的為個案工作討論(紀錄)。

    在閱覽社工員之個案紀錄過程,我往往會再翻閱之前的個案紀錄內容,尤其是剛更換社工員或對於個案狀態感到陌生時,因此也會特別留意社工員在個案紀錄中想傳遞的訊息與方向,如果與督導本身有不同的工作方式或想法時,我會觀察社工員狀態是否可進行討論,並從中理解社工員對事件的看法與態度,也在過程中提出我的困惑與建議,並對個案狀態做出統整、歸納性的看法。

   個案紀錄督導過程中,我認為有助社工員重新思考個案服務,也能幫助我理解與提供社工員不同的評估角度,然而往往需要花較多時間進行此溝通,所以建議督導與社工員雙方需要在適合的狀態下進行,彼此才能有所共識!

   自己曾經也試過以標的性做法來執行個案服務品質的了解與督導,第一個步驟是由社工員挑選想討論或認為有瓶頸的個案,透過書籍結合理論與實際整體開案流程進行書面討論,督導安排跟訪社工員訪視此案,觀察社工員與案主之會談後,再討論相關建議及了解社工員後續記錄撰寫呈現,這一系列的個案實地督導前後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如非機構相當支持,否,執行的可能性偏低!但在我的督導經驗中,認為成效頗佳,也能看見社工員在書面與實際工作層面所遇到的障礙。

   在封閉式空間往往是考量隱密安全議題或需要高度專注力及時間性,因此會建議督導先與社工員約定時間,讓彼此都能有時間稍作沉澱與準備,而個督工作會依據機構規定或工作需要性不一,安排頻率也會有所差異,在我目前工作環境中往往是一季安排一次,除非社工員有提出個人需求才會再做增加。

   在個督過程中,往往會依據當季服務狀況進行討論,也可能會與前一季的工作努力、貢獻及差異性作些討論,然而在談話過程中避免過於強硬,記得自己早期前一、兩年擔任督導時,往往會因為語氣過於強硬或是本位主義導致過程產生許多不愉快,很感謝同仁之前對我的包容與指教,讓我在逆境中越磨越光亮,現在的自己比較能學習傾聽聲音與看見別人的付出,這真的是一門長時間的學問,也需要不斷的反問自己有沒有更好的做法!

    個督過程需要自我提醒,督導並非在滿足督導個人的感受與成就感,故而督導過程中往往會給予正向回饋,至於提供主管的督導紀錄早期以書面為主,後來考慮隱私問題,建議以口頭報告概要,同樣的會避開社工夥伴較個人生活面的訊息,如此對社工員而言,個督才能擁有安全感!近幾年也比較會主動了解社工員認為對個督的幫助性,有助調整督導方向!

   擔任督導歷程中,早期自己也是獨自摸索學習,無形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抗壓性,也從一開始的行政功能,慢慢熬了兩三年增加教育性與支持性,後來也悟出一個道理,照顧好自己也才有能量能照顧社工員,所以我現在有時在學習放慢腳步等待,有時會忘了等,總是需要在心裡提醒自己,社工還需要陪伴與鼓勵,但也千萬不能將社工員看待成個案而過度保護,在不影響個案權益下,有時還是得讓他們有獨立的空間嘗試,試著讓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與工作的價值!

   擔任督導,經常感覺非常忙碌,也很孤獨,除了要背負許多行政責任與壓力,遇到要安排分派工作時,難免會有同仁覺得壓力沉重或是分工不均,所以有時真的是吃力不討好!我想自己最大的力量還是來自於服務對象的轉變與回饋,也謝謝花蓮老家協會對服務的堅持與熱忱,支撐自己能繼續從事喜歡做的工作!在擔任七年督導時間以來,我感覺非常有價值的是能學習付出自己並能成就他人!